1、2高明(問):最近晴天,比較干旱。一桶水,三唑磷50ml+毒死蜱20ml+氯蟲苯甲酰胺50ml,前期都沒問題,這回重打的部分嚴重些,葉尖全部發黃,大面積發生,是生理性的還是藥害?
海立云垂(答):
毒死蜱、三唑磷等有機磷農藥在高溫時段用藥易造成這種情況。噴施復硝酚鈉、碧護等藥物以及優質葉面肥(中微量元素),有利于促進水稻快速恢復。水稻已經抽穗,這都是功能葉受害,應該會影響一些產量的,應盡快采取補救措施。
2、vzhw(問):晴,連續一個星期35度左右,連續四天起大風。20天以前用國產kk+水胺+丙環咪鮮胺。孕穗期稻縱危害倒三葉對產量有沒有影響,同時倒二葉葉尖發紅是什么情況?局部發生。
mabaozhong(答):
孕穗期稻縱卷葉螟危害倒三葉對產量有一定的影響,因倒一葉、倒二葉、倒三葉是水稻的功能葉,其功能期始于穎花分化期,一直延續到成熟期前。水稻葉片對產量的貢獻度:劍葉52%,倒二葉22%,倒三葉7.7%,倒四葉17.7%,它們對提高結實粒數和促進中上部節間的發育、籽粒的灌漿、結實等起重要作用。
你描述倒二葉葉尖發紅是高溫氣候原因引起,在水稻上部葉片的葉尖發病,病部通常3~5厘米長,病部以下葉色正常,病部通常有暗褐色、黑色小點。發生這些田塊,通常田爛,烤田沒有烤好,水稻根系因土壤通透性不好,缺氧而生長不良,黃根多、白根少,吸肥受阻,出現暫時性缺鉀。
現在水稻已經進入孕穗至破口抽穗期,生產上對發病田塊重點應加強管理,采取濕潤灌溉的方法保根、護根。對前期擱田不良、目前田土仍然較軟甚至很爛的田塊,要堅持軟擱田,即使水稻處于抽穗揚花期,只要田間不出現大的裂縫,都可以不上水;需要進水治蟲時,宜灌薄層水,保水3天左右排水露田。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加入磷酸二氫鉀有利于病株恢復,鉀肥施用量少,對肥料流失多的田塊,可能存在土壤缺鉀的情況,一般可以每畝施氯化鉀5~10公斤。促進水稻平衡生長?,F在水稻處于孕穗期,撒穗肥很有必要,每畝10公斤復合肥15-15-15,對于防止小花退化很有幫助。
湖北紅日紅、文中人(答):
水稻缺鉀,基部葉片從葉尖沿葉緣兩側向葉基部逐漸變黃或黃褐色,并逐漸向上位葉擴展,嚴重時田間景觀稻面發紅如火燎狀。從圖片上看,不大像缺鉀癥狀。葉尖較嫩,遇到高溫和大的南風或者說“火南風”,受傷是很正常的,氮過多會造成葉片嫩綠,經不起高溫和南陽風。
3、terrychen123(問):中稻,抽穗50%,糾結于細菌性病害和干尖線蟲病。求教。
答:看照片葉尖發黃是缺氮,是水稻早衰現象。用尿素加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,葉面噴施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收獲。
4、依林(問):局部發生。水稻葉尖黃,是什么原因,是不是條斑???用什么藥好?
mabaozhong(答):
看上幾張照片是細菌性條斑病。葉片上初生暗綠色水漬狀半透明小斑點,后沿葉脈擴展形成暗綠色至黃褐色纖細條斑,呈油漬狀半透明。濕度大時病斑上出現許多細小的露珠狀深蜜黃色菌膿,干燥后不易脫落。嚴重時,病斑增多相互愈合,局部成不規則的黃褐色至枯白色斑塊,外觀于白葉枯病有些相似,但對光檢查,仍可看出是由許多半透明的小條斑融合而成的。發病嚴重時,葉片卷曲,稻株矮縮。 在清早你可以到田間,用手摸病葉,感覺是粘乎乎的。
下兩張照片是細菌性褐斑病,防治方法:
?。?)檢疫:嚴格實行植物檢疫制度,無病區不從病區調種。病區應建立無病留種田,嚴格控制帶菌種子外調,防止病種傳播。
?。?)農業防治:病害常發區選用抗病、耐病品種。晚稻收獲后,把收割后的稻草、田邊雜草集中進行燒毀,消滅病菌。
?。?)化學防治: 用噻菌銅、王銅·鏈霉素、氫氧化銅、噻唑鋅、辛菌胺噴霧防治。
再附一個細菌性條斑病的案例:
Mwhxijisn:多云,葉面嚴重發黃,整片發生。
5、劉云飛(問):葉片上部發黃,下部正常,全田普遍發生,最近多云小雨。
mabaozhong(答):
看照片不是很清楚,我懷疑是細菌性條斑病。
水稻細條病病菌喜高溫高濕,一般水稻分蘗盛期至始穗期,是植株抗病能力最弱的階段。雙季晚稻在該生育期恰逢高溫天氣,如遇到相對濕度在80%以上,連續降雨和日照不足等氣候條件,就有利于細條病的發生和流行,其中臺風、暴雨是造成細條病大面積流行的最主要因素。
在發病田塊,往往進水口附近發病重,非進水口處發病輕,究其原因是流水傳播。病菌溢出的菌膿落入田間的水中,隨著灌溉水而傳播到其它田塊。因此,低洼積水,大雨淹沒以及串灌、漫灌等往往容易引起水稻細條病連片發生。偏施、遲施氮肥,易造成水稻植株徒長,葉片嫩綠,抗病力下降,從而使發病更加嚴重。
防治措施:
1、在做好種子消毒處理的同時,加強栽培管理,培育無病壯秧。提倡配方施肥,避免偏施、遲施氮肥。
2、灌溉用水做到淺水勤灌,避免串灌、漫灌。
3、秧田3葉期及移栽前用氫氧化銅、葉枯唑、辛菌胺、農用鏈霉素等藥劑進行預防,做到帶藥下田;大田發病后,立即用氫氧化銅、辛菌胺、葉枯唑、農用鏈霉素等殺細菌性藥劑進行治療,噴藥后5-7天再噴一次,連噴2-3次。
另外稻縱卷葉螟發生也很重,用功夫+康寬+有機硅噴霧防治。
6、安慶金豐農資(問):葉尖發黃發白,變薄,手摸上去光滑,不知道是生理性的還是其他病害,去年發生過的田塊減產很嚴重。
答:這是水稻干尖線蟲危害。水稻干尖線蟲病是水稻常見病蟲害之一,線蟲幼體從水稻苗期開始入侵,隨著水稻的生長繁殖并大量啃食水稻,對水稻危害很大,那么水稻干尖線蟲病防治技術有哪些呢?
水稻干尖線蟲病是種傳病害,干尖線蟲藏在稻種穎殼內隨稻種傳播。帶線蟲稻種萌發時,線蟲即開始侵入稻苗生長點,以后一直在生長點取食、生長和繁殖。用藥劑浸種是殺滅水稻穎殼內干尖線蟲的最佳方法,一旦錯過這一時期,干尖線蟲侵入生長點后就難以用藥防治。
防治水稻干尖線蟲病方法:
?。?)實行檢疫:防止病區種子擴散蔓延。
?。?)選種和選留無病種子;建立無病留種田繁殖無病良種,逐步縮小病區。
?。?)種子消毒:①溫湯浸種。稻種先在冷水中預浸24小時,再移入45~47℃溫水中浸5分鐘,再移入52~54℃溫水中浸10分鐘,最后在冷水中冷卻后催芽播種。②藥劑浸種,可用80%敵敵畏乳油0.5公斤,加水500公斤,浸種48小時,撈出沖洗凈藥液,催芽播種?;蛴?0%殺線酯500倍液浸種24小時,防效良好,且對稻種無害;若用400倍液時,對稻種發芽有一定抑制作用。
?。?)清除病源:發現病株及時拔除,集中燒毀或深埋;病稻草不露置堆放,用做堆肥原料時,一定要充分腐熟。
水稻干尖線蟲病防治要從種子開始,從育苗期就開始殺死幼蟲,讓干尖線蟲無繁殖的機會,這樣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蟲源,從根本上防治。